最近,Monad、MegaETH 和 Pharos 这三家并行 EVM 项目扎堆上线测试网,就像是提前商量好的一场“军备竞赛”。不得不承认,在经历了 AI Agent 的短暂狂欢之后,Web3 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并行 EVM。但话说回来,这种“炒冷饭”的行为,究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,还是资本驱动的炒作?
EVM,这个以太坊的“心脏”,负责运行智能合约和处理交易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台老旧的计算器,虽然功能强大,但处理速度实在不敢恭维。它就像一个尽职尽责的老管家,一丝不苟地按照顺序执行每一项任务,确保不出任何差错。这种严谨的执行方式,保证了安全性和确定性,但也带来了致命的缺陷:效率低下。一旦交易量暴增,整个网络就会像堵塞的交通一样,瘫痪不堪。
EVM 的问题,本质上是单线程执行的瓶颈。想象一下,整个以太坊网络就像一条单行道,所有交易都必须排队通过。这种设计在交易量较小的时候还能应付,但一旦遇到“早高峰”,道路就会被彻底堵死。Gas 费飙升,交易确认时间无限延长,用户体验直线下降。这就像骑着自行车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上穿行,无论你多么努力地蹬,速度也快不起来。
于是,“并行 EVM”的概念应运而生。顾名思义,它试图通过允许多个操作同时执行来提高效率。这就像把单行道变成了多车道高速公路,让更多的车辆可以同时通行。但问题是,区块链的本质是去中心化和安全性。并行处理必然会带来复杂性,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,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我们现在所说的并行 EVM,实际上是指高性能的 EVM 兼容区块链。它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引入了并行执行,而是对共识机制、交易处理、流水线设计、存储结构,甚至硬件加速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升级。这些项目试图打造的是一种全新的区块链基础设施,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处理更多的交易,从而解决传统区块链的网络拥堵和延迟问题。但这些真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吗?还是仅仅是把问题转移到了其他地方?
Monad 自诩为高性能 EVM 兼容 Layer1 区块链,背后是 Monad Labs 这家公司。他们的目标很明确:在保证去中心化的前提下,大幅度提升系统扩展性,解决现有 EVM 兼容区块链的低吞吐量问题。
Monad Labs 的创始人 Keone Hon 和 James Hunsaker 曾是做市巨头 Jump Trading 的员工,Eunice Giarta 则来自非 Crypto 背景。这种团队构成,本身就充满了“精英主义”的味道。他们似乎相信,只要掌握了足够的技术,就能打造出完美的区块链系统。
Monad 的关键优势在于其宣称的 10,000 TPS(每秒交易量)和 1 秒的区块时间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他们在共识机制、异步执行、并行执行和数据库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。例如,MonadBFT 共识机制,声称能够在拜占庭环境下达成交易排序的一致性;异步执行则允许 Monad 将共识与执行分离,从而提高执行吞吐量;并行执行则试图通过乐观执行的方法,在块中较早的交易完成之前开始执行后续交易。
但问题是,这些优化真的能够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吗?还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?Monad 的技术方案,看起来更像是一篇精心撰写的学术论文,充满了各种复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。这种学院派的风格,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了解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。
MegaETH 则自诩为目前最快的 Layer2 区块链,由 MegaLabs 开发。与 Monad 不同,MegaETH 将重点放在了实时区块链性能上,目标是为需要即时响应的应用程序提供超低延迟和可扩展性。
MegaLabs 的团队构成也颇具亮点。CEO Li Yilong 拥有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,曾在软件公司 Runtime Verification Inc. 工作;CTO Yang Lei 是麻省理工的博士;CBO Kong Shuyao 是 Consensys 前全球业务发展主管;增长主管 Namik Muduroglu 曾任职于 Consensys 和 Hypersphere。
MegaETH 最大的特点是其 100k TPS 和约 10ms 的出块时间。为了实现这种极致的速度,MegaETH 牺牲了去中心化。他们采用了中心化的排序器(Sequencer),负责交易排序与执行。虽然这种设计省去了共识的开销,但却让 MegaETH 面临着单点故障的风险。
MegaETH 的另一个特点是其针对传统 EVM 问题的“对症下药”。例如,针对状态数据获取延迟高的问题,MegaETH 设计了一种内存和 I/O 效率极高的新状态 Trie;针对串行执行的问题,MegaETH 的排序器可以采用任意的并行执行策略;针对解释器效率低的问题,MegaETH 使用 JIT 编译器来消除解释开销。
MegaETH 就像一个为了速度而牺牲一切的赛车手。虽然它的速度确实惊人,但它的安全性却让人担忧。这种为了性能而牺牲去中心化的做法,真的值得吗?
Pharos 的定位是高性能的 EVM 兼容 Layer1 区块链,致力于打造最佳的 RWA(Real World Assets,现实世界资产)和 Payment 生态。他们宣称能够达到每秒处理 50,000 笔交易和每秒消耗 20 亿单位的 gas 的超高性能。
Pharos 的团队构成充满了“蚂蚁基因”。CEO Alex Zhang 曾担任蚂蚁链 CTO,后来担任蚂蚁链 Web3 品牌 ZAN 的 CEO;CTO Wishlonger 曾任蚂蚁链 CSO;CMO Laura 曾在 Solana Labs 负责市场营销;COO Sally 曾就职于 OKX;CCO Matthew 曾在 Stellar 和 Ripple 领导生态系统建设和业务发展。
Pharos 提出了一个名为“并行化程度(DP)”的框架,将区块链并行化能力分为六个级别(DP0-DP5)。他们声称自己采用了 DP5 全栈并行架构,从共识、交易、流水线、存储到硬件加速都进行了全面升级。
Pharos 的目标很明确:打造一个高性能、高吞吐量、合规的区块链基础设施,为 RWA 和 Payment 等应用场景提供支持。他们试图利用蚂蚁链的技术积累和资源优势,在 Web3 领域占据一席之地。
Pharos 就像一个身披重甲的战士,拥有强大的实力和明确的目标。但问题是,在 Web3 这个去中心化的世界里,传统的中心化思维是否还适用?蚂蚁链的经验,能否成功地移植到 Pharos 上?
Monad、MegaETH 和 Pharos 都声称自己拥有强大的性能,但这些数字真的重要吗?一个区块链的性能,不仅仅取决于其 TPS 和出块时间,还取决于其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表现。
在理想情况下,一个高性能的区块链应该能够支持大量的用户和应用程序,同时保证低延迟和低 Gas 费。但问题是,这些目标往往是相互冲突的。为了提高 TPS,MegaETH 牺牲了去中心化;为了保证安全性,Monad 可能不得不降低其并行处理的程度。
开发者在选择区块链平台时,不能仅仅关注其性能参数,更要考虑其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表现。一个区块链的性能,不仅仅取决于其技术架构,还取决于其生态系统、社区支持和开发者工具。
在 Web3 的世界里,去中心化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。但问题是,去中心化真的重要吗?还是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概念?
对于某些应用场景来说,去中心化确实至关重要。例如,对于需要高度信任和透明度的金融应用来说,去中心化可以有效地防止中心化机构的滥用权力。但对于其他应用场景来说,去中心化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。例如,对于游戏应用来说,用户可能更关心其速度和用户体验,而不是其是否完全去中心化。
开发者在选择区块链平台时,需要根据自己的应用场景来权衡去中心化和性能之间的关系。如果你的应用需要高度的信任和透明度,那么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。但如果你的应用更注重速度和用户体验,那么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可能更适合你。
在区块链的世界里,生态系统和合规性是决定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。一个拥有繁荣生态系统的区块链平台,可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,从而形成正向循环。一个符合监管要求的区块链平台,可以避免法律风险,从而获得更长远的发展。
Monad、MegaETH 和 Pharos 都试图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,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。Monad 凭借其学院派的技术方案,吸引了一批技术爱好者;MegaETH 凭借其极致的速度,吸引了一批游戏开发者;Pharos 凭借其“蚂蚁基因”,吸引了一批机构客户。
但问题是,谁能够笑到最后?谁能够真正地建立起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,吸引足够多的开发者和用户?谁能够成功地通过监管,获得长远的发展?这些问题,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。
圣阳股份发布公告,控股股东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发展投资...
智通财经APP讯,凯撒旅业(000796.SZ)公告,公司将于202...
君圣泰医药-B(02511.HK)近日发布公告,宣布公司联席公司秘书...
近期Cardano(ADA)价格暴涨270%,背后推手是大量鲸鱼的...
一位顶级专家预测,如果以太坊(ETH)达到10,000美元的宏伟目标...